茵陈

首页 » 常识 » 灌水 » 孙虎林白蒿正当令
TUhjnbcbe - 2020/6/6 18:50:00
白蒿正当令孙虎林

阳春三月,春风骀荡,迷蒙的天光下,田野如水粉晕染,妩媚多姿。在老家沟边,我忽然发现坡坎上伏着一簇白绿相间的野草。哦,这是白蒿。数日前,我在菜市场买过一捧,味道不错。

看见野生白蒿,心中一阵激动。我不觉蹲下身子,细细观赏起来。地上白蒿还真不少,叶子纤细紧致,贴在地皮上,活脱脱是一朵朵清新优美的花儿。大姐、四姐看见,也急忙蹲下来,掐起这可爱丰润的白蒿来。四姐一边掐,一边数说白蒿的种种妙处。她说白蒿一名茵陈。看我不解的样子,四姐便说,白蒿还和神医华佗有关。

传说,神医华佗给一*痨病人诊疗,苦无良药。过了一段时间,病人却不治自愈。华佗惑然不解,询问病人,得知病人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,便采来给其他病人试服,谁知竟无疗效。华佗便追问那位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草,那人说是三月之草。华佗猛然醒悟,春三月阳气上升,百草萌芽,也许三月蒿草有奇效。于是,来年春天,华佗采来许多三月青蒿,给*痨病人服用,果然服一个好一个。因此,华佗将春三月的白蒿归入草药之列,并欣然留给后世一首歌谣:“三月茵陈四月蒿,传与后人切记牢。三月茵陈治*痨,四月青蒿当柴烧。”后人另有一首诗咏赞白蒿:“茵陈卷曲绒团状,灰绿密被白柔毛。叶片羽裂小绒形,清热利湿能退*。”诗中所指即白蒿形态及其药用价值。

白蒿以其外形,别名绵茵陈、绒蒿、松毛艾。茵陈,味苦辛,性微寒,归脾、胃、肝胆经。它主治肝热咳嗽,咽喉肿疼,湿热*疸,热痢,风湿痹痛,吐血,咯血,外伤出血,疥疮等。《唐本草》上这样描述白蒿,“白蒿,此蒿叶粗于青蒿,从初生至枯,白于众蒿,欲似细艾者,所在皆是也。”是说这种草形如细小的艾草,遍地丛生。还有一句更加神奇的描述,说它“面白长年,白兔食之成仙。”如此渲染,这凡间芳草简直成了仙草。莫非月宫里面的那只白兔就是吃了白蒿飞升仙界,这就不得而知了。但白蒿之美,人们对其爱之弥深,据此可见一斑。

明代医家李时珍对这乡野之草的描述备极细致,“白蒿,今近道皆有之,而不及泰山者佳。春初生苗,高三五寸,似蓬蒿而叶紧细,无花实,秋后叶枯,茎干经冬不死。茎者更因旧苗而生新叶,故名白蒿。”从其高度看来,这种白蒿似为水生白蒿,遍及江南乡野。北宋大诗人苏轼题画诗《惠崇春江晚景》句云“蒌蒿满地芦芽短”,其中“蒌蒿”推测当为水生白蒿。这种清雅鲜润的白蒿当然味美无敌。作为时令野菜,它的药理作用似乎不太明显。

相对而言,北方的野外成了陆生白蒿的最佳生存场所。每年春三月时节,土膏微润的大地上便开花般冒出绿茸茸、白生生的白蒿。你只要蹲下身子,耐下性子,片刻工夫,便会采下一大捧涩香浓郁的白蒿。

这种清洁明净的芳草有多种吃法,可以做包子馅,也可以制成菜团,或者掺上玉米面蒸成窝头。我更喜欢这种吃法:将白蒿择净,清洗后沥干水分待用。而后拌上适量面粉,加上白糖,再搅拌均匀,放在笼布上清蒸。一会儿,整个室内便溢满了春天清香异常的气息。一团嫩绿莹白的白蒿躺在质地细腻的骨瓷碟子里,养眼而又开胃。还有一种吃法,滋味更绵长。将洗净的白蒿切碎,倒入盆子。打两枚鸡蛋,搅拌均匀后倒在白蒿上,淋几滴花生油,撒几把面粉,盐适量,五香粉少许。而后,用筷子充分拌匀。再用手团成菜团,摆放在篦子上,开火蒸熟。然后,就该备调料了。几瓣蒜捣成蒜泥,放入小碗,芝麻炒香,盖在蒜泥上,盐醋酱油适量,不要忘了滴几滴辣椒油。菜籽油烧热后,浇入小碗,滋啦一声,香味扑鼻。不到二十分钟,就可品尝白蒿菜团了。揭开锅盖,莹润若玉的菜团映入眼帘,翠绿可爱。水汽氤氲中,冲天香阵塞满厨房。那股清香味儿难以形容,有点像初春原野散发的新鲜味儿。就着调料,品着菜团,舌尖上滚过一阵春雷,感觉真奇妙。这汲取了天地精华的蒿草,让我品出了整个春天的味道。还有,将白蒿洗净后阴干,搁茶叶罐静置。来年春天,开水冲泡,滋味绵软,回味无穷。一年过去了,这干爽的白蒿经水浸润后,味儿竟然馥郁如初。茶色*红透亮,酷肖名贵红茶。那独有的白蒿味儿,沁人心脾。春天正是养肝护肝的好时节,白蒿茶贴心贴肺,正当时令。

花红柳绿之时,正是白蒿风华正茂之时,真该感谢大自然的慷慨馈赠,一捧白蒿,一腔春思。这朴实无华的蒿草适逢其时,这年年如约而至的春天好美。

继续悦读

“我们的根在岐山(根在岐山”征文汇集(1——80))

“根在岐山”征文第二部分(81——)“根在岐山”征文第三部分(——)“根在岐山”征文第四部分(——)“根在岐山”征文第五部分(——)赵淳睿:(“根在岐山”征文·)秦腔是秦川人的天籁

王彤乐:(“根在岐山”征文·)外婆的葡萄树

侯玲:岐地美食(50篇)

光明日报:一颗小麦的抗疫之旅赵林祥:长篇小说《西安是个坳》(全文)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:欢迎英雄们来岐山咥臊子面欢迎
1
查看完整版本: 孙虎林白蒿正当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