茵陈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走近传统认识一下中草药里的茵陈,它有 [复制链接]

1#
孩子得了白癜风 https://disease.39.net/bjzkbdfyy/180604/6302936.html

走近中药:认识一下“茵陈”,它还有哪些特点?

茵陈,在古代最开始其实被人们当作柴禾烧火做饭,只是后来被发现其药用价值之后,逐渐将其和“柴禾”区分开来。

所以说,茵陈也是一味相当古老的中药,最早可以追溯到《神农本草经》,并被列为上品。

首先简单说一下人们是如何将茵陈和柴禾区分的。其实很简单,就是入药的茵陈需要“嫩”点。

目前比较传统的做法,就是根据采集收割的时间来区分,每年的二月三月前后收割者,叫作绵茵陈,而秋天采集收割者则叫作茵陈蒿。虽然两者都可以入药,但一般以绵茵陈更佳。

从植物属性来说,茵陈属于菊科多年生本草植物,是茵陈蒿的干燥植株、或者说是幼苗植株,在我国山西、陕西、河北等大部分地区都有出产。

从外观上看,入药的茵陈是带有部分短根的、幼嫩的干燥全草,一般被压缩成皱缩卷曲的团状。它的根大多已经木质化而坚硬,表面是棕褐色的,里面则是黄白色的。

茵陈基本是丛生的,多数苗茎和叶柄纤细如线,长约3到10厘米左右,叶为二回羽状深裂,裂片线形,先端三尖形。茎叶表面均密披灰白色毛绒,绵软如绒,气微清香,味微苦。入药者以棵小、质嫩、密披灰白色毛绒、绵软如绒、气清香者为佳。

现代科学发现,茵陈的主要成分就是一些挥发油,里面含有茵陈烯、茵陈酮、茵陈素、另含叶酸、绿原酸、咖啡酸等物质。这些物质大致有如下6个方面的作用:

1、解热。

2、利胆。

3、抗菌。

4、抗病毒。

5、抗真菌。

6、降脂。

传统本草家认为,茵陈性味苦寒,能入脾、胃、肝、胆四经,主要就是能清湿热,退黄疸,常被用于各种黄疸、小便短赤、湿疮之证。

茵陈的炮制很简单,基本就是去掉根茎,洗净切段后使用。归纳历代医家对茵陈的使用经验,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:

1、湿热黄疸:

中医对黄疸有阴黄和阳黄之分,茵陈更适合用于阳黄,也就是黄疸的“黄”颜色鲜明如橘子色,常见于一些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、胆囊炎等,这是因为茵陈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。

由于阳黄黄疸初起,热重于湿,所以又有发热、小便不利、大便秘结、腹微胀满、脉弦数之像,常与栀子、大黄等配伍,以加强清热泻火作用,代表方剂如茵陈蒿汤。

如果是湿重于热,则会有胸脘满闷,头重身困,大便并不秘结,而小便不利的证候较明显,脉濡缓,则需配五苓散,方如茵陈五苓散。

2、寒湿黄疸:

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黄,黄疸的黄色暗晦如烟熏,多见于一些慢性黄疸型肝炎、肝硬化等病。

一般多有全身虚寒而夹湿的证候,常与温里祛寒的附子、干姜等配伍,以温化寒湿,方如茵陈四逆散。

3、清热:

茵陈也有清热之用,可以作为柴胡的代用品,中医认为它们都入肝胆二经,能去肝胆实火。但茵陈的药性相对柴胡稍柔和,所以凡平素阴虚而新有实热,须用柴胡清热者,可用茵陈代柴胡。

茵陈的使用注意:

虚黄是黄而带淡白色,小便如常,口淡,脉弱,一般多由贫血、或者寄生虫所致,不是由湿热引起,因此不宜用茵陈,宜用补中益气的方法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